中国政府网  |   新疆政府网  |   新疆文旅之声  |  
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文旅厅要闻>行业动态 >正文

新疆哈密唐墓发掘再证文化交流融合

作者: 时间:2020-11-20  来源:新疆文旅之声  点击:[次]

新疆哈密市境内拉甫却克墓地的发掘又现新成果,其中,斜坡墓道墓的发现填补了这种典型中原墓葬习俗西传路线的缺环,墓葬中还同时出土了大量东西方物品,为唐代中原与西域、东方与西方在该地区的交流融合再添实证。

该墓地位于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博斯坦村,紧邻拉甫却克古城。这是哈密市首次发现的唐宋时期墓葬。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物局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合作,于2019年9月对拉甫却克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从今年6月开始,考古队在墓地南部区域开始了新的发掘工作。

这是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2019年1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斜坡墓道墓系典型中原葬俗

拉甫却克古城是古丝绸之路要地,拉甫却克墓地在古城近旁的一大片台地上,被一条深沟分隔成南北两块。“我们研究发现,这条沟的年代比墓葬要晚,估计是被河水冲刷出来的。河水不仅把墓地分成了两部分,也把沟中的墓葬冲毁了。”此次考古项目的领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王永强说。

在拉甫却克墓地的考古发掘中,斜坡墓道墓的首次发现,无疑是最重要的收获。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斜坡墓道多呈南北向,个别为东西向。斜坡墓道开口略窄,底部渐宽,长方形的墓室位于墓道北侧。“斜坡墓道墓是典型的中原地区丧葬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王永强介绍。

这是新疆哈密拉甫却克墓地一座斜坡墓道墓(2019年10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了解,哈密以西的吐鲁番、以南的楼兰、以东的敦煌都发现过不少斜坡墓道墓,此前唯独哈密没有。“拉甫却克墓地的考古发现,填补了斜坡墓道墓西传线路上的缺环。从墓室中出土的开元通宝、满绳纹墓砖等遗物判断,年代在唐初至中期。”王永强说。

目前,拉甫却克墓地已经发掘出21座斜坡墓道墓。这种中原葬俗之所以出现在哈密,应和墓地旁的拉甫却克古城有关。专家们认为,拉甫却克古城可能就是唐代设立的纳职县。据此,王永强推测:“很可能是纳职县设立后,为了进行有效管辖,唐朝政府派来一批文武官员,同时期还可能有在此地做生意的内地商贾,他们去世后保持了和中原故土一致的丧葬习俗。”

这些墓地虽未发现墓志,但是砖室墓的规格和等级在墓地中级别最高,这一点足以显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首次出土“上方作竟”龙虎纹铜镜

拉甫却克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也比较丰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一面带有铭文的“上方作竟”龙虎纹铜镜。这也是新疆首次出土这种款式的铜镜。

这片铜镜上铸有“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28个汉字。王永强介绍:“这类款式的铜镜在内地出土过很多。铭文大致意思是,制镜匠人自诩技术高超及吉祥祝福语。”

  “这种铜镜的款式流行于东汉、魏晋时期,在唐代墓葬中出现也很正常,可能是墓主人的‘传家宝’;也有可能是特别喜欢这种款式,请工匠仿制的。至于铭文中的3个空白字,可能是工匠限于水平或制范时的疏忽,完全没有刻出来。”

据史料记载,唐朝在西域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治理体系,保障了西北边疆的安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原文化沿着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和推崇。

东西方物品同出土

在拉甫却克墓地出土的随葬品中,既有开元通宝、五铢钱、发簪、漆盒、陶罐等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遗物,也有萨珊波斯银币、瓜棱珠大耳环、红宝石金戒指、蜻蜓眼玻璃珠、绿松石等当时中亚西亚流行的珠宝。

有意思的是,在一个竖穴偏式墓中,出现了口含萨珊波斯银币、手握开元通宝的丧葬习俗。王永强说:“口手含握钱币的丧葬习俗在中原内地发现了不少,新疆主要见于吐鲁番。估计这位墓主人是一位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口含和手握东西方两种钱币,充分体现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记者看到,刚出土的瓜棱珠大耳环,无论是精巧的西瓜形状珠子,还是大圆形耳环豪迈的造型,都带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极为少见,逼真的造型,精良的工艺,让人赞叹。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点。王永强认为:“拉甫却克墓地的考古发掘,为新疆唐宋时期考古、历史、文化、丝绸之路贸易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分享: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