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自治区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72号建议的复函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次数:   【字体:

 索 引 号  MB1620703/2020-01415  发文字号   公文种类 
 发文机关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  成文日期  2019-10-29  主题分类 

尊敬的阿布都日合曼·亚生、比丽克孜·哈司木代表:

感谢您对新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您在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强对龟兹文化旅游区进行保护和宣传的建议》(第072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 基本情况

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及周边历史上属于龟兹地区,是新疆丝绸之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特别是古代佛教石窟数量众多,意义重大,社会价值突出。龟兹石窟所表现出跨民族、跨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融合性及多元化创造,成为人类文化和艺术发展承前启后的历史典范,受到国内外举世瞩目。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是龟兹石窟的重要代表。十二五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对龟兹石窟文化遗产保护和项目建设,实施了石窟岩体加固、壁画保护修复、馆藏文物保护修复、环境监测系统、安防、防洪、展示系统、壁画数字化保护等30余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

(一)库木吐喇千佛洞。库木吐喇石窟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要冲的库车(龟兹)地区,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第二大龟兹石窟群。2001年至200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用日本政府文化遗产保护信托基金对库木吐喇石窟进行保护,完成了一系列前期调查、收集资料和现场试验,在管理、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境内,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369个洞窟,其中80多个洞窟保存有精美壁画,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4年6月22日,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森木塞姆千佛洞。森木塞姆石窟位于新疆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开凿的年代约在公元四世纪,略晚于克孜尔石窟,大约在公元九世纪逐渐衰败。森木塞姆石窟保存着52个编号的洞窟,其分布范围直径约800米,由于年代久远,窟体破损严重。2018年在森木塞姆石窟有新发现一洞窟,龟兹研究院组织研究中心的考古专家、保护所的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对洞窟进行了清理调查和现场保护。目前洞窟的调查简报还在进一步整理完善中,出土的一件小型泥塑也进行了即使的现场保护处理,现存放在文物库房之中。

二、对问题的分析

(一)库木吐喇千佛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库木吐喇千佛洞保护维修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利用日本政府提供的资金,用于我国丝绸之路文物遗产保护的项目。该项目于2002年正式启动,2007年正式完工。该工程对龟兹石窟保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从中学到了高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取得了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

(二)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水库距克孜尔千佛洞的直线距离约5公里(克孜尔石窟处于水库下游)。距克孜尔石窟核心区约5.5公里,克孜尔水库在克孜尔石窟缓冲区以外约3公里。克孜尔水库队克孜尔千佛洞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该水库对于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影响,是克孜尔石窟保护工作关注的问题。该石窟管理单位龟兹研究院计划修编《克孜尔千佛洞保护规划》,开展克孜克孜尔水库文物影响评估,并将相关建议和措施纳入规划内容,为克孜尔千佛洞保护提供依据和指导。

(三)森木塞姆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保护工作也是龟兹石窟保护工作的重点。十二五以来,根据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先后组织实施了抢险加固(第一期)、壁画修复、安防、保护性设施建设等文物保护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目前,对新发现洞窟保护已提上工作日程,计划2019年6月申报保护项目计划,争取国家文物局早日批准实施。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目前并未对森木塞姆石窟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工作。但森木塞姆石窟的考古、调查、研究等工作一直在有序的开展之中,新疆龟兹研究院的考古、历史、宗教研究专家对森木塞姆石窟持续进行研究,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国内各级刊物上发表了专业研究论文。出版了森木塞姆石窟内容总录。以国家或省级课题为依托,对森木塞姆石窟的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风格、建筑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三、对建议的意见

(一)库木吐喇千佛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库木吐喇千佛洞壁画的保护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

1.石窟赋存外部环境监测和治理。包括对石窟赋存岩体进行加固、修筑防洪坝等以石窟载体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工程。

2.对洞窟内的壁画保存状况进行常规性监测。定期对壁画的保存状况进行巡查并留存影像和文字记录;监测洞窟内的微环境;对洞窟壁画病害的发育情况进行监测。

3.壁画本体保护和日常维护。自2010年来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对库木吐喇石窟壁画和已掲取壁画和彩绘泥塑进行了保护修复,使壁画的保存状况趋于稳定。通过日常管理维护,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

4.培养人才,保护修复工作常态化。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和培养了一批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可以承担包括库木吐喇石窟在内的龟兹石窟群的洞窟及壁画保护工作。

5.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修建了库木吐喇石窟库区内的旅游公路,安装了新的窟门等等。目前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已经开工,为库木吐喇石窟的开放做准备。

(二)克孜尔千佛洞。针对克孜尔水库可能对克孜尔石窟产生的影响,我们将把评估再次提上日程,同时我们采取了以下一系列的监测措施,主要有:

1.气象环境检测。2010年来,与西安元智公司合作完成了克孜尔石窟遗产地环境检测项目,对克孜尔石窟的外部环境和窟内微环境进行监测,掌握洞窟和壁画赋存环境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

2.克孜尔石窟窟区地下水的监测与治理。近年来通过报审国家保护项目、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对克孜尔石窟的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上报了相应的地下水治理方案。

3.对赋存岩体监测。龟兹研究院的保护专业人员,对克孜尔石窟的岩体风化速率、风化程度、岩体裂隙发育和沉降等情况进行监测。

4.监测结果。总体来看各项参数基本保持平稳、在合理可控的波动区间内。

(三)森木塞姆千佛洞。针对森木塞姆千佛洞坍塌有新发现的洞窟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其保护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

1.森木塞姆石窟壁画本体保护和检测管理。近年来,由龟兹研究院保护研究所负责,对森姆塞姆石窟壁画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加固,使洞窟和壁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利用便携式环境监测设备、对洞窟内的微环境进行常规监测。

2.森木塞姆的岩体坍塌和加固情况。森木塞姆石窟的开凿掩体是砂砾岩,自身强度和稳定性较差,加上风沙和雨水侵蚀,岩体坍塌、风化严重。因此新疆龟兹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对森姆塞姆石窟的岩体进行了整体加固。因森木塞姆石窟常年风沙较大,经过近10年的风沙吹蚀和雨水侵蚀,加固层与原岩体出现了分离的现象。2018年龟兹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组织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对原加固岩体进行了再次维修加固,使洞窟岩体维持相对稳定的保存状况。

3.森木塞姆石窟基础设施建设。窟区内用砖铺设了新的道路、防洪坝工程已经完工、工作站建设取得显著效果、道路的路基已经完工,路面铺设还未完成。

(四)进一步加大对“龟兹文化旅游区”宣传推广力度。一是依托“龟兹文化旅游区”独特的历史背景,打造“龟兹文化旅游区”品牌,通过参加国际国内旅游推介会进行宣传。国际上,组织库车龟兹文化和旅游单位、企业到俄罗斯、英国、日本参加展会;在国内,组织库车龟兹文化和旅游单位、企业到广州、中国香港等地区展开宣传推广活动。二是利用交通广告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充分运用好全国各地国际机场媒体、高铁媒体、普速列车媒体等广告资源对库车龟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宣传推介。三是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新疆是个好地方”官微、微博、各相关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做好相关对库车龟兹旅游文化新闻的宣传报道;以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电视台、天山网等自治区媒体为主要宣传阵地。四是指导库车龟兹研究院通过“丝路文化进校园”、“文化下乡”、“流失海外文物展”、“流动博物馆”等各种形式,让龟兹文化旅游区石窟的壁画艺术走进全国各地的展览馆、高校、基层,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龟兹艺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同时让龟兹文化旅游区石窟壁画的展览也走出国门、面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欣赏龟兹艺术、感受龟兹艺术的魅力。五是指导库车县文化和旅游部门进一步完善库车龟兹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打造成自治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经济社会效益好、有可行性的精品旅游项目,我厅将优先支持该项目纳入自治区旅游重点项目库。

欢迎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新疆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曹璐,联系电话:0991-8808292)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19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