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承办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宣传交流中心
网站标识码:6500000069 备案号: 新ICP备19001401号 联系电话:0991-8870054
索 引 号 | MB1620703/2025-00082 | 发文字号 | 公文种类 | ||
发文机关 | 新文旅复函〔2025〕478号 | 成文日期 | 2025-04-18 | 主题分类 |
农工党新疆区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将研究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广泛开展剪纸、书法、国画、戏曲等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设立15个自治区级非遗教育普及基地,积极组织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走进校园,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设非遗特色课程。二是不断加强高校非遗学科体系和专业建设。在新疆艺术学院设置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和非遗传承中心,在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开设京剧表演、木卡姆表演和古筝、琵琶、二胡、马头琴、冬不拉等中华传统乐器演奏方向,绘画系开设国画专业方向,设计系工艺美术专业开设陶艺、印染专业课程。新疆艺术学院在已开展多年的《木卡姆》《玛纳斯》《江格尔》等非遗代表性项目艺术门类课程的基础上,2024年又获批“非遗保护”本科专业。三是持续加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实施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依托区内外高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53期2254人次,帮助传承人持续提升技能艺能。四是开展“新疆礼物”新疆文创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展评活动,精选出100件“优秀新疆礼物”,32件最具代表性、最具创意、最具市场潜力的获奖作品,并在第十八届冬博会期间展示发布。
委员建议2:强化传播渠道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名牌。
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已连续成功举办12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12届新疆非遗周、4届“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示活动”,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非遗宣传展示品牌。一是2024年6月8日至14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十二届新疆非遗周主会场活动在全区举办,全疆各地共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宣传活动218项,自治区主场活动在和田地区举行,宣传展示我区非遗保护工作成果,营造非遗保护人人参与,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二是2024年8月22日至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在巴州库尔勒市成功举办,5天内现场参观人数超过30余万人次,线上观展2.1亿人次,销售额累计达331.44万元,媒体报道全网累计阅读量超3.9亿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2025年1月22日(小年)至3月1日(龙抬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各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第十二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系列活动在全疆14地(州、市)举办。年俗展期间,全疆各地共举办228项非遗年俗活动2559场次,惠及群众660余万人次,活动报道相关信息超23246条,全网浏览量达25773.31万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委员建议3:多要素支持地方特色文化发展。
一是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方案》,开展第一批自治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申报工作,目前正在组织各地(州、市)开展征集工作,进一步提高我区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水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央和自治区财政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非遗保护资金6.2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通过国家非遗保护资金支持新疆4.1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多元,自治区财政非遗保护资金1.18亿元,补助自治区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传承人开展传承实践活动、传承人记录工作、自治区举办的重大宣传活动和研究出版等工作。三是制定印发《自治区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召开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推进会,通过典型经验交流,案例分享、实地观摩等环节,帮助基层找准特色文化资源,引导乡村通过创新的形式进行开发利用,鼓励更多的群体参与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发展事业。
委员建议4:多行动厚植地方特色文化情怀。
一是不断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设立8类120个自治区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建成5个木卡姆传承中心和麦西热甫等1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承体验设施,全区各类非遗展示传承场所达到250多个、22万多平方米。新疆非遗馆于2024年9月18日竣工,将于2025年开放运营,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4300多平方米,将集中展示新疆非遗全貌,交流展出各省区市非遗保护成果,着力打造集收藏、展示、传承、体验、研究、教育、培训、旅游、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非遗展馆。二是在全区重点景区先后分两批设立21个自治区级“非遗集市”,累计补助560万元,实施非遗进景区提升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是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喀什民俗非遗主题游”入选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伊犁河流域多民族非遗主题之旅”“乌鲁木齐丝路明珠多彩文明非遗体验之旅”入选全国非遗特色旅游线路,“新疆喀什展示古城巴扎文化传承民族技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秀案例,伊宁市六星街景区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一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严格落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依托疆内外高校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工作,帮助我区非遗传承人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广泛开展非遗传播展示活动。继续举办“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贺新春非遗年俗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新疆非遗展示周、“新疆是个好地方”非遗援疆主题展示活动,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参加成都国际非遗节、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海进博会等国内大型传播交流活动,用非遗讲好新疆故事,扩大非遗的传播范围和社会影响力。
三是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桑皮纸制作技艺、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铜器制作等一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进行支持,继续发挥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性作用。充分发挥自治区级“非遗集市”的作用,邀请特色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景区,带动我区文旅融合。
四是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以申报自治区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为契机,鼓励各地(州、市)设计开发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展“文化创意下乡”活动,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等加大对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推动创作生产出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创意产品,赋能地区高质量发展。
感谢贵单位对新疆文化旅游事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支持,希望继续得到贵单位的支持和关注。
联系人:董燕 联系电话:18129418369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