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是以健康养生为目的的旅游度假活动,与医疗、养老、体育、地产等密切关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生活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需求。同时,康养旅游已经初步展现出发展快、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有望成为中国旅游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新热点。
景迈山 何新闻 摄
康养旅游发展的重大价值
第一,康养旅游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方向是一致的。健康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国民健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从“吃饱饭”到“过得好”到“活得精彩”,人们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必然不断追求生活幸福与生命质量,相关产品和服务必然成为未来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发展热点。在国际上,联合国等组织机构以及美国等国家均已建立专门机构研究康养产业,其中康养旅游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目前,世界范围内以海滨、森林、温泉、运动等为代表的康养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成熟,成为康养旅游产业的主要载体。
第二,健康环境与优质生存空间具有战略价值。影响健康生活的基础因素是环境。以健康环境为基础,加上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方面的完善配套,形成优质生存空间,对国家发展具有长远战略价值。从自然条件方面看,生态良好、气候适宜、景观优美的宜居土地空间相对稀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广大国土空间的生态环境、城乡面貌和传统文化等发生了剧烈改变,使得优质生活空间更具稀缺性和吸引力。人们通过康养旅游享受健康生活成为现实需求。康养旅游,也对应着人们找寻理想生活归宿的终极性需求。在我国广阔的国土空间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经济富庶、人文醇厚、生活舒心的地方,必然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应予充分研究、保护和建设。
第三,康养旅游的内涵与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相契合。国内外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影响健康的最重要内部因素是人的生活理念和方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得到加强。西医、西方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局限性不断凸显,中华文化则重新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华文化的传统宝库包含了丰厚的健康养生内容。从修心到养生,一整套富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念和技术方法为中国人的健康养生提供了支撑,展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医、武术、中国哲学、中国文化艺术活动等,既是滋养国人身心健康的宝贵财富,也将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生活提供中国选择,做出中国贡献。
第四,康养旅游为破解诸多时代问题提供重要选项。由于历史和发展阶段的局限,当代中国存在着城市病、亚健康、医疗乱象、地产困境、养老焦虑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康养旅游有望在解决上述问题中发挥出特殊的作用。康养旅游的发展,必然联动区域建设和投资,联动国内人口迁移和重新布局,联动城乡交流互动,联动医疗体系建设和相关社保制度的改革完善。目前,大规模的跨区域健康养生、养老、度假等活动,是新时代条件下国家社会生活的一种必然现象,应当积极引导和利用,将其视作一种新的发展动能,视作区域发展、产业调整和人口布局调整的一种契机。应合理引导“候鸟南飞(避寒地度假、养老)”和“上山(生态旅游)下乡(乡村旅游)”等潮流,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解决诸多时代问题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康养旅游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规划研究、标准制定和培育推广等工作。山东、云南、四川、浙江、安徽、贵州、江西等多地制定了相关规划、标准或发展指导意见,以山东荣成那香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河北秦皇岛新绎旅游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企业积极探索了各种发展模式并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可。与此同时,我国康养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整体导向尚未清晰建立。供给方面,传统的增长方式惯性仍然很大,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环境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的追求仍处于局部探索中。发展康养旅游,需要在环境塑造、设施配套、科技运用、文化挖掘,甚至社区管理和法律完善等方面“精雕细琢”,这又与地方和企业的短期利益追求常有冲突,需要政府更有远见的规划引导。目前,国内尚未出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品牌。需求方面,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重视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同时,较为初级的旅游消费仍有很大市场,康养旅游消费潜力远未显现。整体上,地方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对康养旅游的认识都不充分,缺乏参照的标杆,缺乏丰富的可选择产品,消费市场氛围也不浓郁。
另一方面,缺乏文化支撑。如前所述,文化在康养旅游和健康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才是完整的健康,其中心理和精神健康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美国康奈尔未来健康研究所、世界康养研究所等代表性研究机构均将文化和生活方式视作健康生活的关键因素。中国文化中富含的康养元素尚未得到系统有效的发掘和利用,在目前的产品和项目实践中,文化挖掘还不充分。
另外,一些政策和机制跟不上。文化和旅游部以及多个省级地区有关部门对康养旅游发展做了很多研究、规划和引导工作,但是目前发展规划总体“偏软”,亟须从国土空间规划层面和法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布局。同时,相关国家和产业促进政策也需要抓紧配套出台。在具体实践上,目前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供给一侧的前瞻性仍不足,不适应康养旅游的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
培育康养旅游居民消费热点的措施
第一,应制定国家和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促进政策。从保存和建设优质宜居国土空间的视角和高度,布局谋划国民康养旅游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康养旅游发展,并通过相关规划和标准制定,引导资源和市场条件较好的地区适度超前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国民宜居空间,满足人民需求。提前研究和部署产业促进政策,引导需求释放,促进行业发展。一方面应重点关注北戴河、青岛、烟台、三亚、长白山等传统康养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应关注西双版纳、攀枝花、十堰、遵义等新时代条件下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区域。
第二,引导康养旅游消化和盘活旅游地产项目不良资产。探索政府、企业与消费者多方合作的新模式。应对此类项目进行全国性和重点地区(山东、海南等)的摸底调查、分析和研究。应建立专项金融支持政策,培育新型度假地产运营机构,探索利用旅游地产项目开展康养旅游的模式。探索将康养地产的健康活动(如体检保健、社区文化活动等)从营销活动(经费来源于营销费,地产售完即难以为继)转变为可持续经营活动。
第三,积极利用和盘活计划经济时代干部职工疗养体系。计划经济时代覆盖范围广泛的干部职工疗养体系,发挥了时代作用,社会功能不可估量,但在新时代条件下普遍遭遇经营困难和转型危机,造成大量资产闲置。对此,应进行全国性和重点地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文化和旅游部可与全国总工会和部分代表性国企合作,以青岛、北戴河等地区为试点,启动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改制等方式实现资产盘活,并摸索新时代“国民疗养”的方式。
第四,发挥中国文化特色。康养旅游的核心支撑在于文化,中国康养旅游要从中国文化挖掘入手,做出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智慧,做出中国贡献。中国哲学、中医、武术等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了支撑健康生活的理论和方法,应在康养旅游发展中予以高度重视。
第五,进一步强化政府和国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战略考量下进行了经济和产业布局,进而影响城镇和人口的布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政府和一些大型国企应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异地养老等方面发挥好引导作用。应继续鼓励以大庆、一汽等为代表的国企在跨区域疗养、度假、养老等方面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第六,加速异地医疗、社保、教育、就业等体系的建设。试点地区的跨区域医疗社保结算体系应全面提速和完善,教育、人社和工信部门应在教育资源流动、“数字游民”生活保障等方面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和规划,制定相关政策。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