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奇台县县城东北角,是新疆现存的唐至蒙元时期一处规模较大、内涵较丰富的重要遗址。2013年5月3日唐朝墩古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持续四年对唐朝墩古城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和勘探工作,已清理出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罗马风格的浴场遗址、唐代院落遗址、高昌回鹘时期佛教寺院,大型的景教寺院。
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
为深化唐朝墩古城遗址考古成果的学术研究,推进后续的发掘、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10月10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奇台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召开了唐朝墩古城遗址保护专家论证会。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主持会议,奇台县县委书记刘晓刚致辞,昌吉州文旅局、奇台县人大、政府等部门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多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主持会议
奇台县县委书记刘晓刚致辞
唐朝墩古城遗址保护专家论证会
经过现场考察和会议充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唐朝墩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印证了自唐代至元代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历史事实,更为研究和阐释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格局形成和发展历程等问题,提供了生动而坚实的实物材料。应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规划和工作方案,有序推进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并开展遗址本体保护、壁画保护等工作,为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推进成果展示奠定基础。
专家组考察遗址现场,查看出土文物
专家组听取考古队汇报考古成果
专家组组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发言
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把握文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紧扣强化保护管理、深化考古研究、活化展示利用三个重点,实施文物保护、人才培养、考古研究、价值阐释和展示利用等五大类项目。其中,新疆考古工作横跨天山南北,发掘遗址时代上迄旧石器下至明清,发掘工作翔实,学术目标明确,保护手段多样,多学科深度参与,成果丰硕深厚。下一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将继续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强化管理,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文物遗址的展示利用工作,使文物成果日益融入生产生活,让文物资源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新优势,为实现“文化润疆”工程稳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条:
下一条: